重走红军路,聆听英雄史。2025年9月18日至19日,兵团妇联“巾帼心向党 木兰绽芳华”主题研学活动进入高潮阶段。学员们前往湖北省红安县——这片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的红色土地,通过现场教学、微党课、重走红军路等多种形式,系统了解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辉煌历史与巨大牺牲,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与党性锤炼。
01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历史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无声诉说着大别山儿女“万众一心、紧跟党走”的赤诚信念,烈士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红旗不倒”背后的鲜血与荣光。讲解员动情讲述着徐向前、郑位三等革命先辈的故事,让许多同学眼眶湿润。
走进七里坪镇,抗日军政学校的斑驳砖墙、长胜街革命遗址群的沧桑印记,将历史拉回烽火岁月。站在革命先辈曾战斗过的地方,学员们仿佛听见了当年的号角声与呐喊声,触摸到了那段艰苦卓绝却又热血沸腾的历史。
02现场教学体验,感悟革命精神
学员们重走了杨山河坝的红军路,亲身体验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在七里坪杨山红军洞、烈女崖,学员们聆听了一堂感人至深的微党课——《巾帼英雄晏春山》。党课生动讲述了晏春山烈士的革命事迹,学员们深受触动,从这位“大别山江姐”的身上深刻感悟到了“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和“一图两不图”(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红安精神,纷纷表示要传承这份对党忠诚、信念如铁的红色基因,在本职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
03红色家书传承,汲取信仰力量
在红安县七里坪镇观音阁村,学员们通过观看秦光远将军家书短片,聆听将军后代动情讲述,深入感悟了红色家书中蕴含的初心与家风。
秦光远将军是黄麻起义领导人之一,曾任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党代表。他的十封家书于2019年被发现,字里行间充分展现了他“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自己首先做到”的崇高党性原则和“一心为民、以身作则”的革命本色。
受此启发,研学班开展了“家书家信传家风”活动,组织学员们亲手撰写家书。学员们端坐于红安这片革命圣地的书桌前,用笔墨一字一句亲手书写家书,再将满载深情的信笺从红色热土寄往远方的家人。这一张张薄薄的信纸,不仅传递着动人的红色家风故事,更成为连接革命传统与家庭教育的温情纽带,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持续焕发出温暖而深厚的力量。
这一充满仪式感的环节深受学员好评,成为令每个学员终身难忘的深刻体验。一位学员深情分享道:“书写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表达,在红安这片红色土地上,将听到的感人故事和感悟到的红色家风,用书信方式传递给家人,是此次研学中最打动我的环节。”
04结业仪式举行,开启新的征程
活动最后在红安县革命红色教育基地顺利落下帷幕,并举行了结业仪式。
研学汇报演出上,学员们通过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生动展示了此次研学的丰硕成果。深情婉转的歌曲《花开中国》赞颂新时代女性的魅力与奋斗精神;诗词朗诵《黄鹤楼+离骚选段》传递出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诗朗诵《这盛世如你所愿》追忆峥嵘岁月;合唱《兵团进行曲》歌颂兵团人的奉献精神。汇报演出将红色基因、兵团精神与艺术形式相融合,表达了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与对家国的热爱,赢得阵阵掌声。
在学员分享环节,4位学员代表结合数日来的参观、教学与研讨,畅谈心得体会。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实地走访与聆听事迹,灵魂深受洗礼,对兵团“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体悟。一位学员动情地说:“站在先辈奋斗过的土地上,我更明白了‘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也更清楚了‘向何处去’的使命。要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化作服务妇女、建功立业的动力。”
兵团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何欢同志作总结讲话。她祝贺学员们顺利结业,并充分肯定此次研学活动的成效,指出这是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凝聚巾帼力量的生动实践。她强调,全体学员要以此为新起点,赓续红色血脉,永葆初心使命,深刻领悟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把红色足迹中汲取的智慧力量转化为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团结引领广大兵团妇女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和敢于追梦的奋斗者,为履行兵团职责使命、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贡献更大巾帼力量。
本次研学活动虽已结束,但精神的传承永无止境。学员们一致表示,必将带着这次“红色研学”的宝贵收获,回到各自岗位,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兵团故事,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姐妹,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巾帼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