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政务网 无障碍浏览

兵团10户家庭荣获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

发布时间:18年05月15日 信息来源:妇女联合会 编辑:妇女联合会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妇女联合会

5月15日上午,全国妇联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表彰大会,表彰了1000户全国五好家庭,其中兵团有10户家庭荣获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名单如下:

兵团荣获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名单

1.第一师十一团阿依莫汗家庭

2.第一师十二团张琳、史思军家庭

3.第二师师直幼儿园赵俊、马东家庭 

4.第三师喀什垦区人民检察院阿斯木姑丽·依明、吾守

江·玉素甫家庭

5.第四师六十三团詹春琼、杨顺林家庭

6.新疆天筑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王桂玲、谭曙光家庭

7.第九师一六八团张秋燕、李孝忠家庭

8.第十师一八六团刘桂芝、付永强家庭

9.第十三师火箭农场熊应根家庭

10.第十四师二二四团朱存琴、杨子荣家庭

                                            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事迹

1.第一师十一团阿依莫汗家庭。丈夫牙生·库尔班,维吾尔族,第一师十一团六连退休职工,已于2017112日去世;妻子阿依莫汗,69岁,维吾尔族,家属。老两口有3个女儿,亲生女儿莎娜·牙生,43岁,现为阿拉尔医院精神科护士;1991年岁末,牙生·库尔班回家经过桥边发现一个被父母丢弃的汉族女婴,他好心收养并起名为迪娜·牙生,在夫妇俩的精心照顾下,如今已是浙大的研究生;1997年的夏天,牙生·库尔班又抱回一个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汉族女婴,老两口省吃俭用四处奔波求医,坚持了二十年,乖巧懂事的古丽如今是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

2.第一师十二团张琳、史思军家庭。丈夫史思军,52岁,汉族,中共党员,现任阿拉尔南口建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妻子张琳,52岁,汉族,中共党员,现任第一师十二团职工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丈夫史思军从一名普通的建筑技术员成为一名拥有数十亿资产的全国优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妻子张琳从医20多年带领十二团职工医院跻身第一师阿拉尔市“十佳医院”行列。夫妻俩热心公益,先后捐资修建了十二团老年活动中心、托喀依乡双语幼儿园等民生和教育设施,累计为团场教育、医疗卫生、抗震救灾等捐款1080万元。

3.第二师师直幼儿园赵俊、马东家庭。丈夫马东,41岁,汉族,库尔勒市巴州电视台工程师;妻子赵俊,36岁,俄罗斯族,第二师师直幼儿园教师。20145月,赵俊婆婆查出患有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医生说:“这种病不治疗只有3-6个月的时间,治疗只有10%的希望。”她果断地做出微移植手术决定,为了给婆婆捐献造血干细胞,她忍着骨髓穿刺配对的疼痛、全身血液体外7个小时提取造血干细胞的难受,从她体内抽出并循环了整整18000毫升的血,相当于5个人身体内的总血量,为患白血病的婆婆治病提供了足量的造血干细胞。

4.第三师喀什垦区人民检察院阿斯木姑丽·依明、吾守江·玉素甫家庭。丈夫吾守江·玉素甫,37岁,维吾尔族,新疆喀什水利水电学校教师;妻子阿斯木姑丽·依明,37岁,维吾尔族,第三师喀什垦区人民检察院干警。阿斯木姑丽·依明从事检察工作11年以来办理各类案件近300起,有参与乌鲁木齐“7·5”事件严重打砸抢的犯罪分子案件、8人参与的重大分裂国家案件等,办案数在三师检察机关公诉部门首屈一指。丈夫吾守江·玉素甫培养的学生成绩总是排在全校首位,在同事们眼里,他是一位模范丈夫、贤内助,他们是令人羡慕的和谐的、温暖的家庭。

5.第四师六十三团詹春琼、杨顺林家庭。丈夫杨顺林,54岁,退伍军人,第四师六十三团十六连职工;妻子詹春琼,50岁,中共党员,第四师六十三团十六连职工。上世纪80年代,詹春琼随丈夫一起转业到六十三团十六连,第一次创业借钱买了32头猪崽,因无养殖经验失败。第二年再次筹集1000元开垦荒地94亩,当年收入就达8000元。从那以后夫妻俩陆续开荒、捡连队没人种的弃耕地416亩,栽下防风林6条。2007年,为拓宽增收渠道,詹春琼和丈夫筹资35万元发展农机服务,年均收入5万元以上,成为团场农业一线女职工科技致富的领头雁。

6.新疆天筑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王桂玲、谭曙光家庭。 丈夫谭曙光,59岁,汉族,中共党员,新疆天筑建工集团四建公司经理。妻子王桂玲,59岁,汉族,中共党员,退休干部。1983年,谭曙光的岳父母先后瘫痪在床,毅然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加上自己的养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一家8口人挤在不足60平米的房间。夫妻二人每天下班后,轮流为四位老人喂饭,擦洗身子。谭曙光的养母身患精神分裂症,卧床达20年之久,神智时好时坏,稍不顺意就恶语伤人,儿媳王桂玲总是面带笑容默默承受,省吃俭用为老人补充营养,每天坚持给老人翻身、换洗被褥。在他们的精心护理下,四位老人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7.第九师一六八团张秋燕、李孝忠家庭。丈夫李孝忠,78岁,汉族,中共党员,第九师一六八团南区一名退休干部;妻子张秋燕,72岁,汉族,第九师一六八团退休职工。李孝忠家隔壁住着一位残疾人张黎明,1989年两家住到一起至今已有30年了,2003年团里拆迁,又做了邻居,全家用心照顾张黎明,每年冬季为他打扫积雪、夏天管理菜园,每次住院去看望,帮助销售液化气,30年来从未间断过,为方便照顾张黎明,两家的院子是通的。李孝忠虽然退休20多年了,但是仍然没有退岗,帮着团社区挨家挨户发报纸、报刊,还担负着团关工委的工作。

8.第十师一八六团刘桂芝、付永强家庭。丈夫付永强,44岁,汉族,中共党员,现任第十师一八六团北沙窝哨所所长(班长)。妻子刘桂芝,44岁,汉族,现为第十师一八六团北沙窝哨所民兵。2012年,付永强主动请缨,带着妻子刘桂芝一家人进驻到荒无人烟到处是沙丘的北沙窝哨所,每天一边坚持与丈夫巡逻在哨所地段10余公里的沙漠边缘,一边做好近3万棵树木及300余亩沙地绿化的管理工作,在他的精心照护下,北沙窝哨所变成了绿树成林、绿草成茵的绿色家园。为了使哨所成为以劳养武的基地,夫妻俩在哨所旁建起羊圈,放牧200余只小尾寒羊。

9.第十三师火箭农场熊应根家庭。熊应根,50岁,汉族,第十三师火箭农场十三连职工,在连队承包了10亩葡萄地。熊应根家庭是一户单亲家庭,1993年熊应根的妻子怀孕,但在产下女儿后不到2个月就离开了人世。熊应根的父亲早逝,母亲今年76岁了,患有老年痴呆,还有多年的腿病,生活不便;哥哥熊应胜在1991年不幸去世,留下了3个年幼的孩子和患有重病的嫂子;妹妹熊春娥今年41岁,自小就因为小儿麻痹症腿脚不灵,结婚后遭遇家庭暴力患有精神病智障,生活不能自理。20多年里,熊应根独自悉心照料着家中三代人,支撑起这个残破不全的家。

10.第十四师二二四团朱存琴、杨子荣家庭。丈夫杨子荣,35岁,汉族,中共党员,现为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的一名基层民警;妻子朱存琴,33岁,汉族,现为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中学教师。朱存琴、杨子荣家庭是一个八口之家,公公婆婆均为兵团团场退休职工,朱存琴与小姑子同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而他们各自的爱人都是墨玉县基层公安民警,每天忙碌在维稳工作第一线经常也回不了家。为了生活方便,朱存琴平时和公公婆婆、小姑子及两个家庭的孩子六口人居住在一起。在她的家庭里虽然每个人的年龄、辈分、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的氛围却十分融洽,家庭成员之间从没出现过任何矛盾。